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以抓好第二落点实现地方卫视新闻节目突围

    虽然国际新闻的收视率很好,但是地方卫视开办国际新闻栏目,并非优势所在。由于种种限制,地方台没有到达国际新闻发生现场的可能。地方台报道国际新闻,要么是炒中央媒体的现饭,要么是汇编一些综合资料了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卫视要创办一档全新的国际新闻栏目,的确有很多困难和困惑。

  过去湖北卫视有过国际新闻杂志式节目的尝试,收视率不温不火;也有过国际新闻资讯的集合式栏目,效果极其一般。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报道时效滞后,新闻资源单一。观众或是已经看过,或是不满意报道的内容和容量。这当然不是合适选择。

  “长江新闻号”之所以成功,得益于我们找准了这档节目的定位,并且开辟了一条自己探索的新路。归纳起来就是:成功地抓住了国际新闻的第二落点。

  在分析国际新闻收视人群收视心态时发现:人们在收看国际新闻事件的同时,很多人还希望了解新闻发生的更多背景及影响,还希望弄清此事件所关联的其他事件。日常看到的电视国际新闻,大多是国内外同行对新闻事件的现场播报,虽然也有一些报道加上了少量背景,由于篇幅限制,或者因为事件突发,来不及搜集,往往对背景的报道和分析也是浅尝辄止,观众常有不满足感。

  如果说把国际新闻的现场报道最先呈现给观众叫做第一落点的话,那么,在新闻事件已经报道之后的延伸解析,可以被称之为第二落点。

  “长江新闻号”内容涉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军事热点、国家外交、突发事件、文明冲突等等,栏目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实现地方台记者在现场的报道,更不可能彰显记者参与事件现场的能力。为此,我们认为:把地方台国际新闻报道的重点放到对事件的背景报道、影响分析、关联解剖上,尽管不大可能去抢新闻的首发,但是在大多数媒体已经报道的基础上用这种理念组织报道,一样可以有传播价值。一年多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证明这一探索获得了成功。

  在过去将近两年时间里,“长江新闻号”就新闻事件的消息发布而言,尽管不排除先发,但更多的是在已经有媒体报道的情况下再次呈现。

  背景报道——展现更加立体的新闻事件

  2012年4月16日,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声称要购买钓鱼岛,在国际上喧嚣一时,给中日关系制造了重大麻烦。国内外媒体都进行了大量报道。

  “购岛”事件发生后,“长江新闻号”的报道不仅仅限于事件本身,而是把重点放在背景报道上。丰富的组合式报道让观众更多地了解了日本的历史和社会现状,使大家在更加宏观的世界大背景下认识“购岛”闹剧,更加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迹象。

  报道还对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的历史证据,美国在二战后如何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考虑,把钓鱼岛交给日本管理,中国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关系正常化时的搁置争议等等,都做了详尽介绍。对一个新闻事件立体背景的充分展现,满足了观众完整知晓的需求,使观众在了解历史的同时,还看到了正在崛起的中国仍要面对的国际挑战。

  在“长江新闻号”播出近两年时间里,报道的视野所及有中印关系、南海纷争、美国重返亚洲、中美中俄关系以及中东局势等等。包括党的十八大期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成功的制度优势、中国经验等,都有很充分的背景分析和展现,所以得到很好的收视率回报。

  影响分析——呈现更多侧面的社会反映

  当今世界所有重大新闻事件,都不可避免地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对一个国际重大新闻的报道,不仅要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还要使观众了解这个事件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影响及作用,这样才能回答和满足观众的关切。

  “长江新闻号”的制作团队有明确分工:有的编导负责整体谋划,有的编辑负责背景整理,还有的负责事件产生影响的搜集。为使报道更具专业水平,在一个大的新闻事件发生以后,都设有专门人员负责搜集、整理、编辑各个方面的社会反映。

  2012年四五月间,正当日本右翼制造“购岛”闹剧甚嚣尘上之际,南海某邻国又掀起黄岩岛风波,一时间国际舆论哗然,似乎我国和平发展的环境变得恶劣了。为了以正视听,也为了让观众了解我国的国际地位、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策略等,我们特别搜集了国际舆论的反映,集合成亚太各国主要媒体反映,欧美各国媒体反映,东盟在南海与我国存在领海领土争议国家的媒体反映等等一些专辑。如《华盛顿邮报》《星岛日报》《印度时报》等平面媒体以及一些重要网站和电台、电视台的反映,甚至还有南海某国国内媒体的反映。媒体观点、重要政治人物的言论、普通民众的声音均有。主要体现了:中国在南海的领海领土已有历史定论毋容置疑,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表现了相当的克制;同时,通过外媒之口充分展现出中国没有扩张和欺凌周边国家,并且揭露了南海某国的行为背后有某个大国的影响和作用。表面上看这种影响的反映十分客观,但是它既澄清了事实,又表达了观点。这种报道方式在帮助观众准确认识国际问题上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联解剖——表现更多媒体的意见

  由于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社会经历的差异,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各不相同,对接受的新闻事件所产生的自我结论也差异很大。

  “长江新闻号”除消息报道、新闻背景展现、事件影响分析,还十分注意进行独特的关联解剖——提供媒体的舆论观点。

  在报道事件时,鉴于国际政治、外交上的一些原因,既要满足观众需求,又不给政府增添麻烦。

  一些敏感国际新闻为了充分报道好与骤变国家有关的一连串新闻,栏目更多地关注了与事件相关联的美国重返亚洲、美国战略竞争考量、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南海领土领海国相互关系等等,并且通过对亚洲各国关系研究颇有见地的国际问题专家详细解剖各个关联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2012年4月,“长江新闻号”在报道有关黄岩岛对峙新闻时,利用专家队伍,解剖分析围绕这一事件的关联:一、某国国内经济发展不好,需要转移民众视线;二、美国基于亚洲战略考量也会暗中给于某种程度支持;三、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决定美国又不可能公开和中国对抗。所以,那个时期关于黄岩岛对峙的报道,更多的是展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分析这些关系的关联因素,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后来根据情况变化,约请武汉大学国际问题专家阮建平教授就美国和南海某国2+2对话后,如何看待美国的表态,对某国的态度软化进行分析。

  专家颇有见地的关联解剖,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无论是从当时的收视率,还是社会反映来看,“长江新闻号”关于这一国际热点的报道都是成功的。团队收获的当然不只是一个节目短期收视率,而是一种探索的喜悦。